我的地質情緣 |
作者:陜西地礦第二綜合物探大隊有限公司 發稿日期:2020-01-20 16:28:10 |
我的地質情緣 萬 瑩 我是學林的,因為嫁給了地質郎,1973年我走進了地質大門,與地質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喜歡地質工作,在地質隊伍近30年的工作經歷,讓我感到自豪。在這近30年的地質生涯中我經歷了中國的風風雨雨,親歷了地質工作幾次重大轉變,也見證了轉型時期中國地質體制改革,我與千萬地質工作者一起共同走過了特殊時期的中國地質工作歷程,在我的心里,也因此結下了一份濃濃的永遠無法抹去的地質情懷。 我一踏入地質隊伍,就趕上“富鐵礦會戰”。當時我在四川一個野外地質隊化學分析室工作,每天由地質技術人員從野外采集的標本和鉆探取芯的樣品成百上千的送到分析室,工作環境很差,條件也很簡陋,任務又很重,有時一干就是十幾個小時,雖然很累,但是看到一個個真實的報告,數據從我們手里送出,心里特別高興,也很有成就感。 后來,我們又到大隊生產調度辦公室,負責調度全隊的地質鉆探工作,熱情地為野外分隊處理,解決,協調生產中的各種問題和需求,深受野外分隊和大隊領導的贊揚和好評。 1981年3月,因工作調入地礦部第二綜合物探大隊。從天府之國的四川調到陜西高陵,環境變了,人員變了,一切從頭做起,到二物我被分配到綜合隊分管科技圖書工作,當時只有2000多冊圖書堆放在資料室的地上,經過不斷的整理、編目,分類、采購,創建了圖書室,科技圖書及外文資料由2000多冊發展到兩萬多冊,有四間庫房和一間閱覽室,工作量相當大,面對眾多的讀者,為了做好服務工作,我刻苦學習相關的業務知識,我明白,只有過硬的本領,才能更好地為讀者服務。同時,我主動找各專業的專業技術人員談心,同他們交朋友,了解他們的需求,定期檢索一批目錄,主動的送到讀者手里,給讀者節約了很多寶貴的時間,受到讀者好評。我的工作也得到大家的認可。1984年,我被當選為高陵縣第九屆人民代表,當選為高陵縣第八屆婦女聯合會執委。地礦部組織的全國地質職工地質知識大賽,我榮獲二等獎。1991年,我被地礦部評選為優秀圖書情報工作者,又評為副研究館員,我深深的體會到,一個人干一行就愛一行,外行也可以變成內行。 在地質生涯的近30年,我由外行變成了內行,我和很多野外職工、讀者、技術人員交了朋友,我雖然沒出過野外,但每當我一聽到或唱起勘探隊員之歌時,就心潮澎湃,由衷的對野外地質職工產生了敬意。他們風餐露宿,經常受到狂風暴雨的洗禮,他們爬群山,過草地,他們不愧是建設時期的游擊隊員,他們無怨無悔,兢兢業業為祖國尋找寶藏,我敬佩他們,熱愛他們,我能走進地質隊伍,成為他們的服務員,因為地質事業的發展做點貢獻,感到高興和光榮。 現在我雖然退休了,年逾古稀的我仍然關心著我國地質工作這幾年突飛猛進的發展,我心目中的地質隊伍是一支特別能戰斗,能吃苦的生力軍。我衷心的祝愿我們的地質工作者繼續發揚光榮傳統,創造中國地質事業的新光輝。 (編輯:周冬莉) |
上一篇:崢嶸歲月 無怨無悔 下一篇:難忘的一件事 |